【家庭关系处理】合肥城市焕新,为“公园20分钟”提供更多可能性

  新增公园游园40个以上,合肥焕新新增绿道100公里,城市提升、园分修复十八联圩等湿地,钟提打造“庐南川藏线”精品森林旅游线路……合肥市今年全面启动绿美江淮行动,供更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,合肥焕新家庭关系处理包括植物园等在内的城市公园将“拆墙透绿”,市民身边的园分绿景将越来越多。

  从收费到免费、钟提从封闭到开放、供更从限时到24小时,合肥焕新合肥的城市公园理念已从“城中之园”转向“园中之城”。随着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得到关注,园分在合肥,钟提逛公园也成为流行。供更

  翡翠湖公园

  公园20分钟市民闲暇为自己“充电”

  闻花香、听鸟语、见绿地,今年,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这一概念快速出圈,不少人开始利用闲暇时间为自己“充电”。运动健身装备花草交错的公园,成为市民新的“休息地”。有人在草地上露营、拍照,分享自己生活里的惬意;有人只想到树底“躺一下”,称“即使什么都不做都感到很优美”。

  被热捧的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来源于一篇发布在《国际环境健康研究》杂志的研究文章。文章指出,只要在公园里待上20分钟,即使不做任何运动,也能很好地对体内激素水平进行调节,从而缓解情绪上的压力。

  与该话题相关的研究不止一项。研究人员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,观赏树木、聆听鸟鸣、仰望天空以及亲近自然等方式,都能够明显改善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。而在某些情况与时刻,这种效应的户外探险装备持续时间甚至可以长达7个小时。

  除此之外,公园所具备的“社交属性”也撑起了人们对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的享受,随手触摸来往的猫狗、与嬉闹的孩童一同欢笑,都足以成为缓解压力的别样活动。

  天鹅湖公园

  在合肥高新区从事电子信息工作的“95后”年轻人黄希,就对这个理论“颇有同感”。自今年6月初开始,每天下班后,她都要去附近的公园溜达20分钟左右,哪怕什么都不做,她都觉得很满足。“可以让自己静下来,只有风在轻抚脸庞。”黄希对这种安逸感很“着迷”,也十分热衷于在自己经常活动的地方附近找一处公园。

  “家附近,公司附近,常去的商场附近,我都知道哪里有。”黄希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为自己标注出了生活的“20分钟常驻地”,在感知到情绪低落的时候,她会就近找个公园,为自己“补充能量”。

  与黄希有着同样“爱好”的,还有才来合肥工作不久的苏州人温正。7月23日傍晚,他坐在逍遥津公园里的长椅上休息,晚霞在天边游荡,耳边是悠扬的音乐,望着倒映着树影的湖面,温正将携带的外套缓缓铺到了自己身上,“很舒服。”夕阳此刻落在身上,温正说,有好几个时刻自己都差点睡着。

  “看到大家都在这里欢脱,我自己也变得放松了起来。”呼吸着新鲜的空气,看着孩子一蹦一跳,温正感到很自在。他打算将在公园休息的时间延长,“20分钟不太够,周末我要到这里待一个小时。”

  “嵌入”生活的绿意“一切皆公园”

  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们,开始在茶余饭后的时间踏向绿地,享受身边的“精神快充”。而合肥的公园,也逐渐向市民生活靠近。

  逍遥津公园

  近则下楼就能吹风赏花,远也不过通勤半小时,便可花上半天时间在公园里散步放松。近一点,再近一点,高楼大厦之外,翠绿的风景正渐渐走进市民的视野。

  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牵手周边的紫蓬山、董铺水库等,构筑起合肥市西部的绿色生态屏障,为市民的登山看日出,提供“绝佳观赏地”。

  天鹅湖公园则深入市区,环绕建起超千亩的中心绿地,让周边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只需随心下楼,便可被满眼的绿意治愈。

  推窗见绿、见缝插景,为了满足市民对公园的需求,近年来,合肥市区的公园也朝着“小巧化”迈进。“口袋公园”被放进了街道一角、楼宇之间,让群众可游可憩,邂逅城市“方寸之美”。

  五里墩立交桥下的杂树林,在重新修理后变身口袋游园,不仅亮化了城市风景,成为点缀城市主景的“配角”,还为来往居民提供了休憩的方便。

  百花齐放、各色争艳,骆岗公园种下了大片大片的迎春花、海棠、广玉兰等植物。在丰富内部景色之余,鲜花随季节轮番开放,颜色交替之间,随风摇曳、各不相同的花海,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地方。

  庐州公园(蜀山区段)则依托丰富的植物资源,打造出以“森林研学、生态休闲”为主题的综合性儿童友好公园。外围场地布置有沙地、摇摇乐、滑滑梯、秋千、跷跷板等娱乐器械,为儿童提供认识自然、激发探索精神与想象力的“宝地”。

  不断拓展的城市绿地,为“公园20分钟”提供了更多可能性,自然的入口,慢慢成为了大众生活的出口。

  拆围透绿与自然“亲密无间”的浪漫

  合肥致力于让这种与自然的相见更快、更近、更久一些,于是,“拆围透绿”被提上了日程。

  游客在岸上草原打卡拍照

  2023年,翡翠湖风景区、南艳湖公园这两大合肥城市公园宣布实施“拆围透绿”工程,拆除存有的11.6公里围墙,进行开放式改造,让曾经界限分明的城市公园逐渐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。春风吹进了楼宇的窗口,自然的绿色也“爬上”了道路与墙沿。

  2024年,徽园、植物园等公园计划开放多个入口,进一步实现绿色资源的共享与“放大”。“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”的宜居生活,正走向实际。

  如果在城市来一场“city walk”,也许还没走几步路,就可能走进一处公园中,与大自然“撞个满怀”。

  而“经济围墙”也正在被消解。自2004年开始,杏花公园、逍遥津公园等就相继免费开放,今年“五一”起,包公园景区全园免费开放,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可以无门槛游览,“零距离”领略包公文化的魅力,让城市的科技光景与自然风貌得以相融。

  公园建造“正在进行时”,绿意仍持续在合肥城市里“萌芽”。今年6月4日,瑶海区大彭片区绿化规划落地并进入实施阶段,项目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的大鹏公园即将开建,其中将近11万平方米的绿地面积,又将为周边市民的“公园20分钟”提供新去处。

  城市焕新,自然气息渐浓,这座城市也正努力通过更轻松的方式,创造更多“绿色福利”。随地见绿,城市与自然不再“一墙之隔”。在这背后,是大众“零距离享受”欢乐生活的可能,而公园,也正向你我敞开怀抱。(王书浒 文 王浩摄)